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, 2022的博文

《五种时间》 读书笔记

  1. 五种时间的定义 1) 生存时间: 感觉选择受限,有无力感和焦虑感, 被动生存是'能力不足任人安排',主动生存是'主动争取, 直面挑战' 2) 赚钱时间: 找到了热爱并擅长的领域,感觉情绪起伏, 强烈的自驱和目标感,得到核心竞争力和财富的积累。能产生复利效应 3) 好看时间: 内在(健身,跑步), 外在(化妆) 4) 好玩时间: 主动选择犹如用以获得乐趣的时间。让自己舒适又不无聊的事情 5) 心流时间: 为获得心流体验而选择付出的时间。心流指对一件有挑战性的活动完全投入的状态 2. 折叠时间 同时实现了多种时间的共存。得以用数倍的时间燃烧自己的生命。 二折叠很常见:比如 音乐家写歌(赚钱时间+心流时间), 上班路上听郭德纲相声(生存时间+好玩时间), 跑步机上看美剧(好看时间+好玩时间) 能折叠的时间越多,生命的燃烧比就能高 3. 五种时间的占比和排序: 1) 心流时间占比尽量高; 心流时间尽可能和其他时间折叠; 生存时间占比尽可能低 2) 心流时间>好看时间>赚钱时间>好玩时间>生存时间 4. 如果应对被动生存时间 识别逆境,稳定情绪,缩短被动生存时间,开启主动生存时间 5. '清单法'在被动生存时间中的运用 减轻焦虑,专注当下,拆解目标设定里程碑,打勾的快感(对时间的掌控感) 6. 运动员密码: 逾越生存时间 1) 了解自己,包括自己的天赋、身体素质和在专业领域所处的位置 2) 找到一个好的指导者、榜样 3) 建立艰苦卓绝的训练计划 4) 永远对标对手,观察对手,寻求超越 5) 永远筹备下一次比赛,争取下一个赛点 7. 心流的特征: 1) 全神贯注 2) 即时反馈 3) 进入忘我 4) 时间感的变化 8. 所有你乐于挥霍的时间都不能算作浪费 9. 人到中年,应该播种心流时间植物,拥抱内啡肽,摆脱多巴胺的控制

温铁军 《八次危机》读书笔记

  全书把八次危机分解为三个阶段,分别是我国工业化初期的3次外债型危机、工业化中期的3次内源性危机、以及工业化后期的两次输入性危机。 初次危机(不在8次危机里,是民国危机的延续) 1949-1950年 严重赤字。通货膨胀。私人资本大量进入投机 解决办法: 1)农民运物资进城,米面大战 2)出动军队关掉证券交易所 3)政府采购,引发腐败,导致三反五反 4)农民的再生产(攒钱买地)吸纳了70%的货币。 工业化初期的外债背景下的三次危机 第一次危机 1958-1960年 苏联援助中断 1949年后苏联援助迟迟不到。朝鲜战争后苏联给中国注入了军重工业,是中国工业化的开始。 军队,学校,机关全面苏化,让中国有失掉主权的危险。中苏产生矛盾。斯大林的逝世,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,1958年苏联提出建立军事同盟被毛拒绝,进而苏联援助中断。 二五计划的无准备流产,导致很多大项目中断,上层简政放权,提出地方自己搞工业化。但地方没有经验,导致近乎荒唐的“大炼钢铁”、“大跃进”。 大量青壮年劳力离开农业生产去“大炼钢铁”,加上而中国要用矿产,农副产品偿还苏联债务,以及种种原因,导致出现人道主义灾难(三年饥荒) 第一次危机,导致了第一次的上山下乡运动。人民公社的制度支撑,使得第一次经济危机软着陆在农村。 第二次危机 1968-1970年 三线建设 地缘政治:反攻大陆、中印边境战争、印度支那战争;美国军舰侵略凌海统计800多次;美国苏联策划中国“核打击”;69年,珍宝岛冲突。进一步使得三五计划也流产。 “要饭的也要有根打狗棍”,集中力量上核武器 沿海容易被军事打击的基础工业,转移到内地。国家工业“大三线”,地方工业“小三线”。“大分散、小集中”、“依山傍水扎大寨”的基本方针。让中国有了相对安全的战略后方,也形成中国的威慑力。西部的交通、教育、工业得到发展。 但是工业的转移,66年彻底偿还苏联的债务,导致财政赤字。第二次上山下乡也应运而生。 第三次危机 1974-1976 四三方案 毛泽东对于未来二十年不会发生世界大战的判断,准备引进欧美技术,发展偏民生经济的轻工业。日本对产业的转移,早就了四小龙的东亚奇迹,进一步的启发了中国。 在71年后与美国建交后,引进43亿美元的国外技术,遂称之为“四三方案”,在此背景下,国内偏改善民生的轻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,但是引进外资导致外债,外债...